本网讯(博物馆 冉艳军)4月16日下午,校团委与博物馆联合组织“博物馆奇妙之旅”活动,受到同学们的广泛关注,报名踊跃。本次活动由我校历史学院本科生李琪、孙绍化、姜静娴三位同学担任讲解员,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讲解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了博物馆的主题展览以及各类珍贵文物。

青铜货币是先秦时期最主要的流通货币。战国时期诸侯并立,各国根据本国文化与经济特色创制发行了不同形制的货币,主要包括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类型。布币(铲币)因形似农具“镈”(铲)而得名,主要流通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地区,早期可能兼有实物货币和实用工具的职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脱离实用功能,成为专用货币。我馆收藏的布币类型有“空首布”和“平首布”,上附铭文。刀币,由实用刀具(削刀)演变而来,主要流行于东方诸侯国。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类:齐刀的体型较大,刀身宽厚;燕刀的刀身较直,尖首或弧背;还有小型直刃的赵刀,展示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秦灭六国后,废除各国货币,将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法定货币,中国古代货币的形制从此固定下来。

战国时期也是中国青铜兵器发展的巅峰阶段,各国征战频繁,促使兵器制造技术大幅提升。这一时期的青铜兵器种类丰富,有戈、矛、剑、弩等多种器型,展示了冷兵器时代的刀光剑影。戈和矛是先秦时期的重要兵器,在车战时代发挥着核心作用,二者功能互补,共同构成了“勾啄”与“刺杀”的战术体系。戈头和矛头,实际使用时需将其绑在长木棍上。这些青铜兵器保存完好,虽然表面锈迹斑斑,但除去锈迹仍然刃口锋利,制作精致,是研究古代冶金技术、军事制度和社会变革的重要物证,反映了战国时期激烈的战争与科技发展。

此次活动特别配备了专业讲解员团队,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温度。博物馆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我们期待青年学子在这里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厚重与活力,在文物与历史的对话中激发思考,收获启迪。
编辑:冉艳军 预审:卢建英 终审:刘道胜